“未批先建”在環保領域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違法行為,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環境執法力度近年來不斷深入和加強,破換環境的事情不可容忍。今天環評代辦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個未批先建的案例~
對環境造成污染,三角鎮某漿染整理有限公司曾三次被行政處罰。1月31日,中山市生態環境局再次對該公司擴建項目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環境違法行為處以罰款30萬元。
相關部門對該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發現該公司鍋爐實際情況與環保資料中的12噸/時燃煤鍋爐并不相符。擅自擴建2臺燃煤鍋爐,且未重新報批擴建項目環評文件,需配套的環境保護設施也未經生態環境局驗收合格就投入生產。
針對調查情況,中山市生態環境局已對該公司進行了調查取證,并對該公司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立案查處,責令其改正違法行為,并處以罰款30萬元。同時,依法注銷了該公司排污許可證。
在如今最嚴格的環境執法背景下,在面臨一起又一起行政處罰通報時,如果企業不能夠充分、全面的了解環境領域最為常見、最易遭受處罰的違法情形,隨時可能觸碰法律的“高壓線”。環評代辦小編建議大家注意環境領域常見違法行為及處罰的法律規定,以減少環評誤區。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更多詳情請關注環評!